韌帶損傷的危害?
與骨折和脫位不同,韌帶損傷有時候未能引起患者的足夠重視。崴腳之后,很可能會發生韌帶撕裂,如果每天還在繼續地走動,相當于還在不停的牽拉這條受傷的韌帶,這樣不但會大大延長恢復的時間,還會導致韌帶和關節囊的松弛,進而影響踝關節的穩定性,出現習慣性崴腳,甚至會繼發創傷性關節炎。統計表明,崴腳后59%的患者會長期遺留疼痛、腫脹、僵硬感和不穩癥狀,這些癥狀的存在導致患者的活動受限,大多數患者傷后較傷前運動水平下降,甚至日常生活受限。
踝部的韌帶有哪些?
踝部有很多韌帶,它們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關節的穩定性,限制踝關節過度內翻,外翻和防止距骨向前移位。
踝關節的韌帶分為外側副韌帶和內側副韌帶。外側副韌帶主要有距腓前韌帶,跟腓韌帶和距腓后韌帶,內側韌帶主要是三角韌帶。
其中,外踝的距腓前韌帶是最薄弱、最容易損傷的結構,其撕裂傷的發生率最高,約占70%,有時還會合并跟腓韌帶的不同程度撕裂。
崴腳后應該怎么做?
RICE原則:
一、當場休息(Rest),因為繼續行走會加重損傷及軟組織腫脹。
二、馬上冰敷(Ice),這樣能收縮血管、減少滲出、減少腫脹。一般每2~3小時敷一次,每次15~20分鐘。除了用各種毛巾冰袋冰敷,也可以用家里寶寶用的冰寶貼,敷在患處。切記:千萬不要熱敷和按摩!
三、適當加壓(Compression),可以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,力度要適中。
四、抬高腳踝(Elevation),躺臥時用枕頭或毯子把腳踝墊起,高于心臟平面(約10厘米)。
如果24小時腫脹不消退,疼痛不減輕,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骨科就診。醫生在進行體格檢查后,通常會給您拍個x線片,以除外骨折,還會給您開出肌骨超聲檢查單,來評估韌帶損傷的情況。肌骨超聲使用高頻探頭,能夠清晰的顯示韌帶結構,可以明確韌帶損傷的程度,同時還能檢出一些x線發現不了的、小的撕脫骨折。
如何判斷韌帶損傷的程度?
肌骨超聲根據韌帶損傷程度不同,可將損傷分為3度:
Ⅰ度損傷是指韌帶拉傷,無撕裂,關節無不穩定;踝關節輕度疼痛,無腫脹或輕度腫脹;
Ⅱ度損傷是指韌帶部分斷裂,輕度不穩定;踝關節中度疼痛和腫脹;
Ⅲ度損傷是韌帶完全斷裂,踝關節疼痛,腫脹,同時合并明顯的不穩定。
韌帶損傷的治療
韌帶Ⅰ度損傷需要休息并對癥處理,可以只用護踝保護,腫脹消退前患側踝關節避免負重行走。腫脹消退后逐步恢復正;顒。
韌帶Ⅱ度損傷需要石膏固定,限制行動,以利于撕裂的韌帶修復。一般石膏固定3-4周,然后復查肌骨超聲,評估韌帶恢復情況,再決定下一步治療。
韌帶Ⅲ度損傷或合并大塊的撕脫骨折時需要手術修復,有時還需要進行韌帶的重建。
責編:微科普